当年住在部队大院的孩子们都知道,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部队配发的,个人是没有家具的。如果有的话,最多就几只樟木箱和小板凳。我们住在南方,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小竹椅。
那时候,部队军官也都是“无产阶级”,上至将军,下至尉官,家家户户使用的基本都是统一的部队家具。不同的,是军衔的高低,部队营房部门配发的家具规格不同。
小时候在大院里,孩子们非常喜欢走门串户,大家对各家各户的家具和摆设都非常熟悉。可以说,那个年代,部队大院公家配置的家具基本都一样:木板床(单人床和双人床)、藤床(校官以上)、两屉桌(三屉桌)、靠背椅、八仙桌(配板凳或条櫈)、脸盆架、大衣柜(校官以上)、沙发(校官以上)等等。
我记得当年家里的家具特别少,空空荡荡的。邻居家也是一样,除了生活必须的吃饭、睡觉、写作业的家具外,像什么五斗橱、写字台、书柜、床头柜、电视柜(那时候没有电视机)、鞋柜等等如今家庭必备的家具,我们那时不要说见过,听都没有听说过。
别看是部队军官家庭,也是“家徒四壁”。当然,生活必须家具部队还是满足的。而且对不同级别的军官,还有配发“奢侈”一些的家具。你比如像大衣柜,我记得父亲提拔了少校后才配发,而且还是旧的,双开门,门上的镜子很小,一两尺见方(那时候没有落地穿衣镜),而且发黄。有了大衣柜,大人的毛料服装就可以挂起来,不会起褶子了。孩子们的衣服还是叠起来放在木箱子里。
家里能够配置沙发的都是校官以上的家庭,而且配发的款式不一样。你像少校中校(科长)家是木沙发(藤编的),一套单人的两个;上校(二级部长)家是布艺沙发(有弹簧的),也是一套两个单人的;大校以上(一级部长)家是皮沙发,一般都是两套,单人两个,双人一个。沙发可以说是军官家庭身份的象征,像尉官家里是没有沙发的,只有靠背椅。
那个年代,家长们最多找关系户做一张小圆桌和几张小板凳,或买几个小竹椅(孩子们看电影用)。其它的,就几个木箱子(樟木和楠木)。由于部队干部经常调动迁徙搬家,离开原部队时,原来公家配置的家具一律不动留在原处,只把属于自己的衣服被褥、锅碗瓢盆、日用杂物、洗涤用具等等打包带走。干部到了新单位,管理部门会重新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