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好线年蜗居生活落幕!今天真如这幢楼的居民开始集体搬家
时间:2024-06-21

  在该幢楼下举行,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韶春,街道党工委副书记、办事处主任毛彩萍,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戴贤俊、丁磊敏,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荐志伟,一级调研员尹为民,二级调研员张英,区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鲍德好出席仪式。

  在热闹的锣鼓声中,街道领导向搬迁居民代表颁发“外搬过渡费补贴”,佩戴象征“红红火火”的大红花,赠送寓意“美好幸福”的鲜花,并与居民代表共同拉响礼炮,祝贺他们的乔迁之喜,感谢他们对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的支持与配合。

  上午9时30分,在一声声道别和祝福声中,居民们怀着欣喜又不舍的心情,坐上了搬家车,在腰鼓队的欢送下缓缓驶离旧居,前往各自已经找好的过渡房中。

  “1年以后就能住上新居了,想想都激动。”家住149号的周阿婆今年已经85岁了,在这里住了60年,盼望成套改造也盼了几十年,搬家前一天,周阿婆早早地将生活物品分类、打包、装箱,等待搬家这一天的到来。

  首批搬家的148-149号楼居民外出过渡时间为1年左右,待新房改造好后,街道将组织居民回搬到煤卫独用、环境整洁、配有电梯的新房,届时将圆居民苦等多年的新居梦。

  曹杨八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,直至70年代,不同行业、不同工种的众多工人们在此汇集居住,曾引领过一代人的“时尚”。

  “那个时候,能住在工人新村里,得要是单位里的优秀职工才行。”讲起之前的历史,小区里的老人们一脸的骄傲。

  随着时间推移,60多岁的曹杨八村渐渐步入老龄,成了老旧小区。窄小阴暗的楼道、霉斑点点的墙壁、蛛网缠绕的电线、令人掩鼻的异味。多年的地面沉降,如今路面倒比一楼地板高5公分,“最怕下雨,尤其是每年台风来的时候,提心吊胆啊……”

  更让部分居民尴尬的是,由于小区历史已久,各种类型的房子异常复杂,不少居民依然过着煤卫合用的日子。“一个人在里面,另一个只能在外面等着……除了自己小区的邻居,多少年都没有过朋友上门了,逢年过节也不好意思叫亲戚来做客。”

  今年以来,真如镇街道围绕普陀区“三旧”换“三新”这个历史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,为了让老旧住房旧貌换新颜,不成套房屋居民过上厨卫独用的新生活,举全街道之力,以“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”的精神,全面推进24个小区149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、5个基地12幢2.9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、3个街坊5产无卫生设施增设改造或协议置换,用真心、耐心、细心,建设人民向往的美好街道。

  今年在完成杨家桥、南大街成套基地100%签约后,真如面临了全年最难的任务——曹杨八村旧住房成套改造。8栋楼住户656家,产权户比例高达50%。这个比例,在整个普陀区已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成套化改造工程中,是最高的。

  家住曹杨八村的准妈妈陈琴,挺着5个月的大肚子第一天就来签约,她也是148号里第一个签约的住户。“我的孩子出生后,可以在新房子里长大,想想都觉得幸福!”

  149号一楼的周阿婆今年已经83岁了,她也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签约了。“终于要告别这种煤卫合用的日子,可以不再害怕台风天了,我们盼了几十年!”

  随着政策和工作机制的成熟以及百姓观念的变化,如今旧住房成套改造成了“天下第一难”。而曹杨八村,被称为“难中之难”。

  一面是居民翘首以盼的新房,一面却是政府工作的难度“之最”。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韶春表示,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,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很大一块来自住房条件的改善。而成套改造涉及每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房屋财产,结果直接决定日后的生活质量,居民有权利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
  真如镇街道始终弘扬面对困难、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跑破脚皮、磨破嘴皮的精神,怀为民之心,得群众之感,用真情传递正能量,用耐心诠释方案,真心考虑居民合理诉求,真诚解决实际问题,积极争取老百姓的理解和包容。

  正是靠着这股子为百姓谋福利的“儿女之心、儿女之情”,两个多月来,街道几乎倾尽全力,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,10位处级干部包楼栋的8个攻坚小组,机关干部带头报名,发动社区干部积极增援,深夜挑灯、挂图作战。

  上至“60后”,下至“90后”,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点,参与方案设计、协议签约、矛盾化解等各个环节,深入到涉改的所有楼栋,俯下身子倾听百姓诉求。

  先后修改方案近20次,利用双休日举行了20场方案见面会,面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以及提出的五花八门的要求,工作人员用真心一遍遍解释、用真情默默感化。

  这一切,只为了让曹杨八村居民期盼多年的“新房”到来得能早一点,再早一点,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。